在《周礼》中就曾经有过古人对墓的描述“墓, 冢萤之地,孝子所思慕之处”配资10倍的公司,最初人们建造墓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已经逝去的先辈的思慕与敬仰。
到了后来又发展出了坟墓的说法。以形会意,“坟”这个字由“土”和“文”构成,也就是堆在尸体上的土与立下的碑文。到了后来坟墓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埋葬先人,很多的王公贵族都会放入精美的陪葬品和自己一同下地,甚至还出现了活人殉葬的残忍形式。
史学家认为中国最珍贵的墓应该是秦始皇的骊陵、武则天的乾陵以及慈禧太后的定东陵。1962年左右我国考古队对秦始皇陵园就进行过大致的勘测,认为秦始皇的陵墓应该是75-80左右个故宫的大小。
展开剩余70%1974年三月又有农民在那一块地方发现了兵马俑。30多年了依旧没有将兵马俑彻底挖完。种种迹象都表明秦始皇陵就在骊山附近并且规模宏大,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的时候依旧不敢发掘秦始皇陵呢?考古队迟迟不敢动工大致上有三个原因。
陵墓占地范围很大
1962年之后就不断有考古学家对骊山附近进行卫星探测和声纳探测。根据卫星图显示,秦始皇陵上下最高落差应该有50米以上,陵墓范围更是达到了55平方公里以上。
专家之前已经有所预料了,毕竟秦始皇陵是由72万民工耗时近40年才完成修建的,胡夫金字塔都只用了10万人左右,有这么大的规模也是正常的。
但是地质专家看了探测结果之后认为这么大的地下空间工程,以当时的技术不把骊山整个剖开是很难发掘秦始皇陵的。移山的难度与工程量都是难以接受的,更别提移山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对陵墓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机关陷阱无法确认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中用水银制成了中国大地的江河湖海,中国地质研究所也表示骊山周围的汞含量超标比较严重,所以很有可能墓中含有大量剧毒的水银。
而且中国古代的帝王墓中大都设有陷阱机关,还有个别的坟墓为了防止盗墓贼偷盗而设置了毁灭墓中所有陪葬品的机关。
为了保护考古工作者的安全以及墓中文物的安全,没有彻底的把握不会主动动工。
挖掘时间过长
前文已经提到过,秦始皇陵的覆盖范围十分巨大,挖掘肯定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古墓中的壁画、丝绸制物品、青铜制物品都是非常脆弱容易损害的。一旦接触到空气,这些已经在图里面保存了2000多年的珍贵古物很可能瞬间就灰飞烟灭。
而且随着挖掘地不断向下延伸,上层很难保持长时间的稳定,很有可能引起陵墓塌陷。
所以现在国家文物局对秦始皇陵的策略就是勘探地下结构并且尝试不完全发掘,同时也防止盗墓贼的破坏。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条件但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秦始皇陵也有大白天下的那一天。
发布于:天津市